2)第六章 金艺后街_我的系统能鉴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物与博物馆专业相较于其他大学的考古专业少了点接触实物的机会,尤其是文物类的课程,晏磬书完全不知道龙泉窑粉青釉与梅子青釉有什么区别,对陶瓷器胎质粗糙还是细腻没有一点概念,忧心于不能将实物与书上的内容结合起来会影响之后的学习,更是充满着对实物的好奇,晏磬书便与室友商量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搞到实物,能够亲手碰触,辨别不同。

  从小生活于南京的三哥王咏维便提议去金艺后街看看,于是一寝室四人便浩浩荡荡杀向金艺后街。

  金艺后街分为A到E五个大区,囊中羞涩的兄弟四人不敢进入装饰典雅的固定店铺区,而是直接奔向临时摊位区,兄弟四人挑选了一个工作日的中午到达后街,这并非是古玩市场开放的好时段,营业的摊位并不是很多,大概才几百家,一家家在地上铺着蓝色的铺垫,上边放着待售的商品,大部分的摊位上商品种类比较单一,铺垫中央堆放着密密麻麻堆在一起的瓷器碎片,上面的土都没有清理掉,这是兄弟四人的目标,少数摊位的种类多样一些,摆放着斑驳的铜镜、几个青铜挂钩,些许佛像等,还有部分卖动物皮毛的摊位,不知卖的是真动物皮革还是人造皮革。

  兄弟四人先粗粗扫了眼摆放着陶瓷碎片的摊位,发现卖的着实便宜,也是因为这些碎片早已碎得七零八落、不可能再拼得起来的缘故,小块的类似于四分之一个手掌大小,十块钱三片,稍稍完整一些的,可以看出带足的或是连着口沿的一片十元,再大一点的,能看出明显器型的,根据年代、窑口、制作工艺、绘图技巧的不同,定价几百块钱不等,明显是民窑烧制而成,晏磬书等人想着也没人想要仿制十块钱都没有的陶瓷碎片,价格也合适,便在一个摊位上挑挑拣拣。

  摊主是一个皮肤黝黑,蓄着络腮胡的中年男子,估计也是无聊,也没因为觉得他们是穷学生而变得冷淡,反而热情招待起来,做这一行的,必须能侃,会编故事,摊主大叔自称三哥,一看便知晏磬书他们是来找瓷器样品用来学习的,便问他们是什么学校的,得到答复后,便开始侃认识学校的哪个教授,那个教授曾经委托他找哪件瓷器,豪气地表示别看三哥只是在这摆个地摊,但是三哥在NJ的文玩界也算个人物,有手段,有渠道,又热情地向着因努力辨别碎片是哪个朝代而迷糊的四人推荐,“看我这有清三代的碎片,这是你们一定要学会的,三代瓷器有哪些区别,还有这各种窑口的青瓷,看这胎色为灰青色,釉色偏青黄,可能为宋代也可能是唐代的越窑所产,你们上课一定有讲到过……”

  缺乏社会经验的晏磬书四人被摊主忽悠得一愣一愣,崇拜地看着三哥,感觉自己走进了一个从未接触过的新世界,听到三哥说以后可以带他们去看官窑精品瓷器,便只剩下惊叹,感觉今天真是走运,遇到懂行的人了。于是,四人在三哥的劝说下买了近百片、整整一麻袋的瓷器碎片,也没想什么清三代的民窑瓷只是几块小小的碎片,连图案都看不到,更别提区别什么是斗彩、什么是粉彩了,根本无法用于学习。当然,回到宿舍的四人也仅仅是三分钟热度,再给所有的碎片拍完照,发了朋友圈后,那一麻袋的碎片,便被丢弃在了宿舍的阳台上,直至晏磬书他们毕业,将其扔进了垃圾箱。

  已经毕业的晏磬书不再是当年那个愣头青,自然明白在古玩市场摆摊的人就靠一张嘴,十句话里能有一句,就已经是摊主发善心了,但就算是在文物鉴定方面混迹数十年的老专家,也无法保证说不会被古玩市场的高仿骗到。

  那些摊主便是利用他人心存侥幸总觉得被骗的不是自己、想着一夜暴富的心理,编故事将摊位上的低价品和仿品以高价卖出,所以之前的晏磬书总是约束着自己,不要再次前往金艺后街,不然他恐怕难以抵制那些诱惑。

  当然,现在的晏磬书拥有了系统,不再会被摊主的巧舌如簧骗到半分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iaoshuomvp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